为庆祝英国国家美术馆成立200周年暨梵高《向日葵》加入馆藏100周年★,伦敦国家美术馆将举办英国自2010年以来规模最大的梵高特展★★★,展出超过50件来自世界各地公共机构和私人收藏的油画和素描作品★。展览主要关注1888年至1890年梵高在法国南部阿尔勒镇和圣雷米镇居住时的绘画创作。重点展品包括法国奥赛博物馆藏《罗讷河上的星夜》★★★、荷兰梵高博物馆藏《黄房子》★、英国国家美术馆藏《向日葵》和《梵高的椅子》等。
展览通过展示近百位建筑师的优秀建筑成果,彰显建筑艺术的美学意蕴★★★,以及其在城乡发展与城市建设中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展览从艺术的角度解读建筑★★★,将建筑师视为艺术家。
展览以Art Deco这一于巴黎发端随即在世界各国广泛传播★,同时奠定了上海现代都市文化的美学源流为母题,将来自法国国家级的Art Deco装饰艺术珍藏与中国上海Art Deco艺术作品并置展出★★★,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
展览呈现了毕加索、莫迪里阿尼、莱热、米罗、德兰等18位先锋艺术代表人物的61幅作品★★★。从打破规则的“立体主义”到抒发自我的“表现主义”,展览以4个展区展现20世纪前半叶最具影响的艺术流派。其中最耀眼的是莫迪里阿尼的9件作品★★★。
这是首次在中国大规模呈现蓬皮杜中心摄影类馆藏。展览将回顾摄影艺术决定性的三十年,聚焦其跃升为当代艺术主流媒介的时刻,通过十个章节★,集中呈现逾30位先锋派艺术家的近200件开创性作品★,串联起摄影如何从记录艺术过程到成为一门独立艺术的前卫历史★★。
2024年即将收尾★★★,诸多博物馆、美术馆也开启了年末重磅大展★★。辽宁省博物馆推出★★“丰神有仪”馆物画展★,以中国古代人物画的题材内容分类,显现古人风华★★★;良渚博物院与苏州博物馆聚焦汉代文化,前者推出★“宜子孙——汉代玉器集萃★★”★★,后者展现汉代生活百态★★;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则让★★★“紫禁城遇上凡尔赛宫”★★,呈现十七★、十八世纪的中法文化交流;上海世博会博物馆★★“威廉·莫里斯”年末特展★★★,掀起一阵“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审美热潮。
本次展览是法国印象派画家 Gustave Caillebotte(1848-1894)逝世130周年纪念展之一★★,展出艺术家生前收藏的印象派画作。Caillebotte 出身富裕,他不仅自己作画,也不断购买印象派好友们的画作,为他们提供经济支持。他一生收藏70余幅印象派画作,同时★★,他也收藏了大量现代艺术画作。
展览以李健与程十发师生二人的艺术思想递传为纽带,共展出相关作品及文献55件(套),皆由李健先生的后裔提供★★,共分“临川才俊”★“书画同体★”“诸体皆善”“碑帖兼容”“扇里乾坤”五个板块★★★,其中有很多展品为首次公开展出。
此次展览将以服饰为切入点★,展出常州博物馆★、镇江博物馆、常州市金坛区博物馆馆藏的常州出土宋代文物精品69件(组)。内容分为四个单元,“宋服风华”简述宋代服饰文化,“青衫猗猗★★★”展示宋代男性服饰,★★“霓裳窈窕”展示宋代女性妆具饰品类文物及服装仿制品,★★★“无非是道★”则是以宋人生活场景结合各类器用,展现生活中的宋人审美。
展览分为★“山川有灵——先秦秦汉的山川祭祀”“告盟天地——晋唐之际投龙的出现和兴起”“保安宗社——宋明之际的投龙”“澄怀观道——山水中的文人传统”四个单元★★。展品汇集了中国历代山川祭祀和投龙仪式文物,共计约230件(组),分别来自全国40家收藏单位,其中有相当数量的展品为首次公开。
此次展览甄选了法国巴黎赛努奇亚洲艺术博物馆的89件馆藏★,分九个展区,汇集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林风眠、傅抱石★★★、溥儒★、谢稚柳★★★、常玉、潘玉良、赵无极等36位艺术大家的作品,以及珍贵的馆藏影像。
展览以时间为序,分为“群龙之象”★★“见龙在田”★“飞龙在天★★★”★“龙游人间★★★”“龙腾中吴”五个单元,共展出来自故宫博物院、首都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等全国29家文博单位的205件文物,其中珍贵文物150件(一级文物25件,二级文物69件★★,三级文物56件)★★,达展出文物总数的73%。文物年代上起新石器时代★★★、下至近现代★★★,涵盖玉石器★★、青铜器、陶瓷器、金银器、漆木器、书画★★★、丝织品等多个门类,通过丰富的龙主题文物完整勾勒龙形象从古至今的演变趋势与发展脉络★。
白蕉善诗书画,其书法帖学更是一绝。其弟子翁鼐,一生学习白蕉的二王书风★★,两人亦师亦友。今年是翁鼐诞辰100周年,展览呈现白蕉及翁鼐的书画、印拓等50余件,以及相关文献资料。
笺纸,也称信笺、诗笺★、画笺,是专指以传统的雕版印刷方法★★,在宣纸上印以精美、浅淡的图饰,作为文人雅士传抄诗作或书札往来的纸张★★。展览展出相关展品100余件(组),其中珍贵文物50余件(组),多为上海鲁迅纪念馆珍藏的鲁迅遗存的笺纸。
展览分为三个单元,展示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近110件展品为“探源工程★”的珍贵考古出土文物以及博物馆的重要藏品★,来自内地北京★★★、甘肃、辽宁、安徽★★★、浙江★、山东、湖北★★、山西★★★、陕西★★、河南等多个省市和香港共14间文博机构,涵盖9个考古文化和9个主要考古遗址。展品中有16件为国家一级文物,大部分文物是首次在香港展出★★。
该展通过上海美专创始人刘海粟及两代上海美专人的艺术作品,向观众展现中国现代美术教育史中的一段难忘记忆★★。一幅刘海粟创作于1955年的4米长卷《洞庭渔村》首次公开展出★★,展现了刘海粟深厚的国画功底。
此轮书画常设展★★,上博毫无保留地拿出了压箱底的国宝级馆藏,仅晋唐书法板块就汇聚王羲之《上虞帖卷》、王献之《鸭头丸帖卷》,唐怀素《草书苦笋帖卷》等传世名品,包括原作及全部题跋。历代绘画馆首轮展品中★★★,包括唐代孙位《高逸图卷》、五代徐熙《雪竹图轴》、五代董源《夏山图》★、南宋佚名《望贤迎驾图轴》★★、北宋赵佶《柳鸦芦雁图卷》、元钱选《浮玉山居图卷》等珍品★★★。此外★,首轮展品中还汇集了★★★“元四家★★”中的三家之代表作——王蒙《青卞隐居图轴》、倪瓒《六君子图轴》等。
展览通过艺术的★“介入”,揭示了★★“城市”所蕴含的无尽幻想★★★、体验与秘境。展出的作品中既有借助于虚拟现实等前沿科技的创作★,也有通过最日常最平实的材料构建的深刻图景。
此次展览将展出采集自承德山庄文津阁、福寿园、广元宫等宫殿的建筑材料★★,皇家★★“出品★”的精美瓷器、书画★、弓箭、笔砚、珐琅器等珍贵文物★★★,带你走进三百多年前的那片宫殿梵宇和如画山水之中。
展览为★★“第二十三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展演项目之一★★,以“地方与讲述”为主题,基于“中国当代影像艺术年鉴”2023年度的观察★★,汇集15位(组)艺术家的当代影像艺术作品,探讨影像艺术如何在不同地域与语境中生成独特的表达。
作为2025年中瑞建交75周年的预热活动★★,本次展览也是中国国内有史以来最大、最完整的瑞士设计原件展。展览包含“原创家具、突破性发明、旅游海报、单人凳、马克斯·比尔特展、最美图书”六大板块、共计200余件瑞士标志性设计作品。75件原创家具作品★,展现了瑞士工艺从蹒跚起步到誉满天下的发展过程。
呈现了300张摄影作品,这些作品皆出自《布达佩斯大饭店》导演韦斯·安德森的粉丝之手,他们以韦斯·安德森的手法,拍摄了各自所看到的世界。
展览由盘龙城遗址博物院联合全国26家文博单位共同举办,共计借展北京、河北、山东、陕西、山西★★★、四川、湖南、江西★、河南、湖北等11个省份及地区商代代表性文物148件套★★,其中珍贵文物达127件套★,展览以盘龙城遗址为切入点★★★,联合苏埠屯、大辛庄、刘家庄★★★、平谷刘家河★、定州北庄子、湖南宁乡、新干大洋洲、三星堆、殷墟等遗址的精品文物★★。
此次展览由中国国家文物局与法国文化部指导★★★,展出来自中国10个省市区、32家文博机构的207件(套)唐朝文物。展览聚焦唐朝都城长安,共设★★“欢迎来到大唐中国”“长安★★: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思想的交叉路口”“文学世界”“丝绸之路上的大唐★★★”等八大主题★★★。展品包括金器★★★、壁画、雕塑★★、书画、出口陶瓷器和近期考古发现,其中部分从未出海展出★★。
本次展览由中国航海博物馆联合宁波中国港口博物馆、太仓博物馆等12家文博单位及江南航运史专家共同举办,汇集超过200件展品,包括船只模型、瓷器、丝绸、文献档案等,从水上交通的视角,讲述江南地区傍水而生、行舟为业的航运故事。
作为中国近现代艺术大家、美术教育家与美术史论家,刘海粟先生在书法方面也有着极高的造诣,其晚年书法大气磅礴、笔酣墨饱、浑厚华滋★,一片苍茫浑朴,极具壮阔之美。这一展览规模超过去年的中国美术馆刘海粟书法大展,分为6个篇章,分别由6个不同的主题展开叙事。展览囊括了目前刘海粟书法目力所及的所有精品力作,展出作品超过200件★★★。
扬州木版年画在明代中期应运而生,于清代康乾时期得到长足发展,并于清嘉道年间至民国时期达到鼎盛。得益于便利的交通条件,扬州木版年画注重南北交融★★★,呈现出世俗文化和精英文化相结合的独特风格,并在构思立意、题材内容、艺术风格、刻印技术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特色。展览遴选百余件(套)馆藏文物精品,以全面展现扬州木版年画的发展简史、工艺流程和区域特色。
从在英国萨福克发现的印度石榴石到在日本出土的中东玻璃★★,它们揭示了以唐代中国为中心的丝绸之路让人惊叹的覆盖范围。展览由三位不同展厅的策展人联合策展。他们首次将来自博物馆不同部门的藏品和不同专业知识汇聚在一起★★★。大英博物馆的藏品与来自亚非拉29个国际机构的文物一同展出,其中有些展品是首次离开他们的借展机构。
开馆展穿越古今,展开文献★★、档案和文物与现当代艺术的对话,以众多艺术家的新近创作,回应敦煌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探索继续敦煌的新方法与路径。展览由历史★★、自然、再现和心象四部分构成。
展览呈现6个主要章节和2个特别章节,汇集雕塑、绘画、陶瓷、影像等106件作品。包括罗丹《思想者》《青铜时代》《夏娃》《巴尔扎克》和《加莱义民》等代表作★★★,以及罗丹的老师、好友、学生、助手★★、情人和追随者等的作品★。
展览共呈现788件古埃及文明不同时期的文物。展览旨在向参观者揭秘古埃及文明面貌,公布古埃及最新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
今年恰逢威廉·莫里斯诞辰190周年★★,这位艺术先驱重塑了社会对工艺美术者的尊重★★,带领一众设计师与艺术家开创了现代设计史新的里程碑,他的设计至今风靡世界,备受推崇★★★。展览精选英国维多利亚与艾尔伯特博物馆(V&A)123件(套)典藏珍品,将带您领略1890至1920年间★★,“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非凡魅力。
展览通过28家中意文博机构中遴选出的204件/套展品,为观众展示马可·波罗时代中国与世界的文明交往故事。《马可·波罗游记》里盛赞的大汗巍峨的宫殿、石雕栏板、花砖、瓦当,以及元代货币、银锭到铜权★★、铜印、武器等众多文物都在展厅一一呈现。
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天字号玉器有新石器时代晚期象征神权的法器、西周时期彰显宗法阶级的礼器、宋元明清的文人珍玩、万国朝贡的异域物品等★,时代跨度达数千年★。本次展览将展出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228件玉石器,带领观众根据乾隆题款、自作玉器★★★、考古发掘成果等诸多线索,认识不同时代玉器的特征,判别古玉和“大清乾隆仿古★★”之作,进一步了解天字号玉器。
展览展出了来自国内五家考古文博机构的399件(套)重要文物,种类涵盖玉石器、陶器、骨器等★★★,其中包括暗含丰富哲学思维的★“刻图玉版”★★、北京2022冬奥会奖牌的设计灵感素材★★★“重环玉璧”★★★、承载新石器时代自然崇拜的“玉龟”等重要展品,全面展示了凌家滩文化及其玉器的辉煌面貌。其中,很多珍贵文物为首次展出★★★。
以聪颖博识女性的才艺为主线,通过《美人图画》《风流节慨》《迈出香阁》《玉台掇珍》四个单元,立足于杭州博物馆现有藏品★★,并联合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天津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南京博物院★★★、吉林省博物院、辽宁省博物馆等15家文博单位★,遴选与“她们”相关的文物,阐述明清才媛重要的艺术交往和创作,为观众提供更加细腻★、更为饱满的情节和更加有趣的观赏角度。
美术馆方面,在上海★,“百年吞吐——刘海粟书法大展”还在上海刘海粟美术馆热展,朱屺瞻艺术馆又开“虹约申美”呈现刘海粟与两代上海美专绘画。河北新绎美术馆从《7000棵橡树》为切入点,回顾了博伊斯的艺术★★;北京时代美术馆开启★★★“宇宙能量”,一展新疆的辽阔与浩瀚。
借助逾二十件材料和语汇各异的巨作,呈现艺术家尹秀珍的标志性作品与最新思考★★★,带领观者展开一场向外纵横天地★★★、向内细腻入微的探索之旅。
展览将以“美”为主题,不同于以往以历史时期为主线的展览叙事,从★★★“日常”★“妆饰★”“人体”三个角度展开古希腊生动的美学图卷,来自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的279件(套)陶器、青铜器、金器、玻璃器★★、壁画、雕塑等代表性文物,时间跨越5000年之久,涵盖基克拉迪文明★、米诺斯文明★★★、迈锡尼文明★★★,以及几何陶时期★★、古风时期、古典时期和希腊化时期等古希腊所有重要历史时期。展品绝大部分为首次出境展出。
加伍德因其丈夫埃里克·拉维利厄斯以及自传《万岁★,大巴德菲尔德》的作者身份而为人熟知。然而★★★,她作为一位出色的艺术家和版画家的成就直到现在才被充分认可。这场回顾展是首次全面呈现她的艺术创作,旨在为这些引人入胜的作品提供应得的学术评价与公众展示平台。展览展出其作品80多件作品,探索她“精致的天真”风格——以表面看似单纯的主题传达更深层的意义。展览涵盖她创作的所有领域,包括几乎所有现存的油画作品,以及她充满幽默感的木刻版画、铅笔素描★、实验性的云母纸设计及拼贴纸构作。